福建目录《中华骨科杂志》论文发表
20余年来,本刊在我国的骨科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专业队伍不断壮大,分科更加精细。本刊始终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骨科临床工作的进展,促进国内外骨科学术交流。本刊主要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骨科专业的骨科医师及医学大专院校师生。重点报道中国骨科工作者撰写的骨科领域先进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新进展,以及对骨科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骨科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
发文量:2910被引量:58745影响因子:3.456576立即指数:0.3316326被引半衰期:2.97引用半衰期:3.45期刊他引率:0.937588平均引文率:33.86224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国内刊号:12-1113/R♦ 国际刊号:0253-2352♦ 邮发代号:6-17♦ 发行周期:半月刊。。
数据库收录
• 文摘杂志
• 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 北大核心期刊(1996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4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7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
•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 化学文摘(网络版)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2011-2012)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2013-2014)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2015-2016)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2017-2018)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2019-2020)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2021-2022)
• 哥白尼索引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
• 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
• Scopus数据库(2020)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获奖情况
• 2001年荣获中华医学会优秀期刊三等奖
• 2002年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中国科协“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目录
述评
追病溯源,个体化治疗——脊柱感染性疾病诊治的体会与思考(937)范顺武;徐文斌;胡志军
脊柱感染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二期后路固定治疗颈椎化脓性脊柱炎(942)黄兆波;张旭阳;郑泽宇;刘军辉;赵凤东
原发性与脊柱术后化脓性脊柱炎的对比研究及预后因素分析(950)麦麦提艾力·阿卜杜热西提;木拉德·买尔旦;胡尔西旦·克里木;颜飞华;巴吾东·买合苏木;牙克甫·阿不力孜;西尔艾力·赛买提;周洋;徐韬;买尔旦·买买提;盛伟斌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脊柱非结核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961)石仕元;胡胜平;费骏;汪翼凡;赖震;陈根君
继续教育
脊柱感染性疾病的规范诊断与治疗(968)牛宁奎;费骏;贺西京;胡胜平;王立楠;金卫东;王自立
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具有鉴别意义的影像学征象(981)赵兴;郑琦;范顺武
临床论著
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86)李毅力;杨军;王博;姜畅;杨勇;杨群
猎人弓综合征病例报告及系统综述(998)黄帅豪;段琪飞;梁昌详;昌耘冰
范文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二期后路固定治疗颈椎化脓性脊柱炎
《中华骨科杂志》2022年 第15期 | 黄兆波 张旭阳 郑泽宇 刘军辉 赵凤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杭州310016
作者认证 | 导出参考文献 购物车 | ★ 收藏 | 分享
论文服务:
摘 要: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颈椎化脓性脊柱炎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二期后路内固定治疗颈椎化脓性脊柱炎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4例,女6例;年龄(60.2±12.6)岁(范围40~87岁)。术前均行血培养、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实验室检查,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指导抗生素选择及使用。术前、术后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adic Association,JOA)评分、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并测量颈椎前凸Cobb角、病变节段角。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病原学检查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链球菌4例,大肠埃希菌2例,余5例细菌培养阴性。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3±6.7)个月。WBC、ESR、CRP术后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下降(F值分别为17.90、30.65、18.64,均P<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1.35±0.49)分、12个月为(1.15±0.48)分较术前(4.95±1.10)分均明显降低(F=176.12,P<0.001);术后3个月JOA评分为(15.40±1.93)分、12个月为(16.06±1.36)分较术前(11.45±2.78)分均明显好转(F=65.33,P<0.001)。术后即刻C 2~C 7颈椎前凸Cobb角为14.45°±4.36°、12个月为13.70°±3.15°较术前8.25°±4.36°明显增大(F=72.54,P<0.001)。术后即刻病变节段角为3.60°±1.90°,术后12个月为2.90°±1.44°较术前-3.6°±5.2°(负值表示后凸畸形)明显增大(F=42.49,P<0.001)。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植骨区域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联合二期后路固定治疗颈椎化脓性脊柱炎可有效进行椎管内减压,改善患者疼痛及神经功能,并可恢复颈椎稳定、矫正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满意。
【分 类】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关键词】 颈椎 脊柱炎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出 处】 《中华骨科杂志》2022年 第15期 942-949页 共8页
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中华骨科杂志》2022年 第15期 | 李毅力 杨军 王博 姜畅 杨勇 杨群 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脊柱科 郑州450052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 大连116011
作者认证 | 导出参考文献 购物车 | ★ 收藏 | 分享
论文服务:
摘 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5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手术方式及导航使用情况分为导航微创组67例,采用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MIS-TLIF手术;导航开放组31例,采用导航辅助下开放TLIF手术;开放组58例,采用开放TLIF手术。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采用CT评估内固定及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手术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为中央椎管狭窄和侧隐窝狭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导航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6.39±25.88)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3.94±61.67)ml与开放组(396.97±92.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96.01, P<0.001)。导航微创组术后引流量(80.55±27.29) ml,少于导航开放组(299.94±50.32)ml与开放组(304.86±84.3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73.14, P<0.001)。导航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3.42±1.00)d,少于导航开放组(7.16±1.39)d与开放组(7.31±1.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54.448, P<0.001)。而三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15, P=0.859)。导航开放组术后2周、3个月时腰痛VAS评分[(3.84±0.82)分、(1.90±0.91)分]及ODI(34.74%±11.66%、28.68%±8.19%)与开放组VAS评分[(3.67±0.92)分、(1.91±0.90)分]及ODI(32.21%±10.66%、27.17%±9.59%)均高于导航微创组VAS评分[(1.70±0.92)分、(0.96±0.73)分]及ODI(18.33%±7.43%、19.15%±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96.63, P<0.001;F=25.12, P<0.001)、( F=45.59, P<0.001;F=18.99, P<0.001)]。末次随访导航微创组SF-36评分(61.48±9.50)分高于导航开放组(52.51±6.99)分及开放组(53.48±7.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969, P<0.001)。各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ODI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末次随访CT显示导航微创组融合率为94.0%(63/67),导航开放组为93.5%(29/31),开放组为93.1%(54/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 P=0.978)。导航微创组与导航开放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 P<0.001;χ^(2)=15.49, P=0.040)。导航微创组1例、开放组2例术中发生硬膜破裂,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及病情变化,均成功拔管,未诉其他不适;导航微创组1例术中发生终板破坏,术后随访期间出现椎间轻度塌陷;导航开放组与开放组各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腰椎管狭窄的类型对三种术式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结论:导航辅助下Zista通道内行MIS-TLIF治疗不同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值得推广的微创腰椎融合术式。
【分 类】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手术导航系统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出 处】 《中华骨科杂志》2022年 第15期 986-997页 共12页
|